免费咨询热线
400-1234-56786月5日清晨,关中平原终于迎来了人们渴盼的艳阳天。阳光一扫前两天阴雨天气的沉闷,金黄的小麦田里,水汽不断蒸腾。上午10时,张家口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农机团队负责人昝静东测试小麦中的水分:“含水量终于降下来了,开始收割!”
7台330马力的大型收割机缓缓展开,割幅长达7.7米。收割机发出阵阵轰鸣,在陕西省农垦集团朝邑农场、沙苑农场的小麦田中奔走收获。收割机所过之处,粉碎后的秸秆扬起,均匀地撒落到田间,将为下一季玉米种植起到保水的作用。
“三夏”有多紧张?时间要精确到小时、到分钟!收获小麦、播种玉米,都要在几天内完成。夜晚的露水会提高小麦中的水分,若遇到雨天,浸湿的秸秆会让收割机无法工作,小麦籽粒若不及时烘干,容易发生霉变。仅沙苑农场就集中了80多台收割机,大家铆足了劲,抢抓宝贵的“黄金期”。
在一众农机中,张家口农垦的收割机堪称“大块头”——它马力大、割幅宽,每台每天能收割500亩左右,粮食损失率低。与之相比,在附近地块作业的收割机大多为200多马力,割幅为5.4米,每天作业面积在340亩左右。
“大块头”的驾驶体验怎么样?记者爬上一辆收割机,农机手穆利辉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把着操纵杆,随着收割机前进,地里的小麦秆被轻松切断,在下方的割台间翻飞。驾驶室封闭性良好,外面的尘土进不来,空调驱散了外界的炎热。车上安装了减震装置,收割机行进中,记者感到十分平稳。
“我们每天早晨八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十点才收工。‘三夏’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只要小麦水分达标,收割机就不能停。”穆利辉说,“如果小麦能够随时以较低成本进入烘干塔烘干,我们恨不得让收割机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这支农机社会化服务团队里,包括穆利辉在内的8名农机手均来自黑龙江省,拥有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大型农机驾驶经验。一同前来的还有实习生郑卓越,他即将从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毕业,是张家口农垦通过校企合作着力培养的新一代农机手。他们走南闯北,为争分夺秒的夏收贡献一份农垦力量。
“上周我们在河南黄泛区农场作业,2000多亩小麦仅用一天半就收获完毕。一听这边有活儿,立马就把收割机拉过来了。我们还有2台收割机在安徽农垦潘家湖农场作业,结束后要赶往蚌埠市服务一名种粮大户,再奔赴江苏农垦东辛农场。”昝静东告诉记者,收割机从河南运到陕西一路畅行,走的是为农机专门开设的通道,相关手续从简,高速公路全程免费,仅这一项,每台收割机就节省了2000多元的费用。
先进的农机装备,使得张家口农垦的社会化服务队伍在浩浩荡荡的农机大军中十分醒目。张家口农垦拥有大型农机装备200余台(套),资产总额3.4亿元,服务范围可覆盖耕、整、播、防、收农业生产全过程。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培育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的部署安排,深入实施“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去年9月,全国农垦首家农机应急服务中心在河北农垦张家口集团成立。中心在正常农业生产时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在应急救灾时提供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助力了地方提高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张家口农垦已与安徽、宁夏、河南等地农垦和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建立垦垦合作关系,并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河北省供销社开展合作,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跨区、跨省联动联合。